2023届县功镇焦峪沟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岳雪洁
这场“悟思想”之旅,既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淬炼,也让我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深切的体悟。槐北村张凌云书记返乡创业经历让我深受触动,面对养猪产业中的技术和环保难题,她带领村民探索循环农业模式,让“猪粪变金蛋”,带动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慕仪镇谭建宁主任的“六心调解工作法”同样启迪深刻——他坚持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用“热心接待、公心处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种“脚下沾泥、心中有情”的基层智慧,正是我们需要练就的真功夫。回到焦峪沟村,我不断反思如何将所学化为所用,一方面,我将继续参与村内柴胡、花椒等产业培育,探索利用闲置校舍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提升附加值,同时借助电商、县功柴胡城等平台拓展销路,让焦峪沟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另一方面,我将把“走访入户”作为基本功,真实掌握每家每户的“急难愁盼”,聚焦一两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如推动村道拓宽、排查地质灾害点等,从小切口入手,做细做实,用点滴付出赢得群众信任。
2024届县功镇碧峰寺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苏昕
此次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扎根乡村、服务振兴的责任感。在青铜器博物馆和翟家坡村社火展馆,一件件文物、展品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着不同文化禀赋下的独特价值。我所在的碧峰寺村毗邻西镇吴山,拥有碧峰寺、西阳洞等历史遗存,同样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下一步我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增强村民文化认同,积极探索生态文旅发展模式。在槐北村,村民们依靠养猪打造绿色循环农业,形成“猪小北”IP;在翟家坡村,村民们依靠社火文化表演,实现逐步富裕。这启示我,产业振兴不能照搬模式,而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在产业发展方面,我村依托山地与川地资源,已形成柴胡、花椒种植与粮食生产协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柴胡种植经验丰富,具备品牌化发展的条件。下一步,我将协助村两委,在巩固柴胡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科学推进野酸枣等特色种植,注重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不贪大求快,确保群众受益。使命在肩,重在落实,面对基础设施提升、集体经济培育等具体任务,我将坚持“以实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2024届县功镇安台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王竸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我对如何立足本职岗位推动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思考。一是守护文化根脉,推动传承创新。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以何尊为代表的国之重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所驻的安台村,北宫庙存有宋清古碑,承载着“吴岳献瑞”的历史记忆;社火脸谱、西府曲子更是自宋元流传至今的活态文化。我将积极推动村内社火传习所、剪纸社、老年舞蹈队等文化组织与乡村旅游融合,持续做好斩断山“风筝节”筹备和宣传工作,借鉴翟家坡村经验,探索“文化+节会+研学”模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和发展引擎。二是践行生态理念,建设宜居乡村。渭河生态公园的城市生态景观,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安台村背靠斩断山,林地荒坡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发展黄芩、连翘等中药材种植和中蜂养殖中始终坚持绿色导向。接下来我将配合村里持续跟进文冠果种植项目,绿化荒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行胜于言,不骛虚声。我将把所感所学所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以务实举措推动本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5届阳平镇宝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何博聪
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我受益匪浅,也对接下来的驻村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是端正工作态度,展现良好作风。“一步踏不上,步步踏不上,各项工作都要先做起来”这是张凌云同志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谭建宁同志对我们的期望。这些话在提醒着我,作为选调生,要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不断求学求问,永葆干劲,端正作风,坚持扎稳脚跟,不急功近利,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为乡村建设做贡献。二是立足村情实际,把握发展机遇。翟家坡村将社火文化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旅游;槐北村将生猪养殖和农业循环相结合,构建生态循环新乡村;齐西村发扬红色革命文化、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新路径。这些都是基于本村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做出的有益探索。今后我将结合本村实际,在产业发展、治理提升、文化挖掘等方面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村情、富有特色的振兴之路,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