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兼) 郝兰花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扎根基层十年,我始终将这句话镌刻于心,将青春融入乡村热土,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躬身实践,以实干笃定前行。任拓石镇党委副书记以来,我认真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一是创新开展机关学习活动,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开展“青力青为·勇担使命”年轻干部大讲堂9期、“我的读书故事分享”活动6期、“三讲三学三提升”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活动8期,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竖梯搭台”。二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党建+电商”融合发展,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兴村“334”模式 激活电商产业发展新动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主播”电商直播示范基地2个,系统搭建“党建联建”“村企结对”等合作平台,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精心指导,积极争先创优,拓石村、杨家川村成功创建为宝鸡市第二批“四美”红旗村党组织,在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中,拓石镇、东口村先后荣获一等奖,通洞村代表陈仓区参加全市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擂台赛年终决赛荣获优胜奖。四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红色网格”,在通洞村开展网格试点,探索“5464”治理模式,并在全镇逐步推广,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聚焦党建主责主业,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砥砺前行,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县功镇纪委书记、派出监察组组长 张天逸
身入心入情入基层,最好的时光在一线,最美的青春在扎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直面群众生活,剑指急难愁盼。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民情,才能善用“望闻问切”,守护民生福祉。我以三个镜头回顾工作成长感悟。镜头一: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力。建立村级派驻纪检监察员“454(是我事)”工作制度,强化“纪巡审行舆”关联互动,纪检监察员协作交叉开展日常监督检查、重点专项整治、问题线索查办,有效破解监督力量分散、人员不足、“熟人社会”等困扰。镜头二:从纪法推演到以案促治。面对离任干部避重就轻、抵触抗拒的回答,主动上门释纪释法说理,着力唤醒担当为民初心,鼓励他们在指尖上、农田里发光发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讲好5次纪律党课,用案中人点醒身边人,促进党员干部规范履职作为。镜头三:从下沉问需到监督解难。常坐农家小板凳、常听群众真心话,开展“监督到村、覆盖到户”走访领办23次,推动办好农机驾驶持证培训、监测对象安居改造、村组道路排险治理、水源井房受灾修复等4件为民实事,使群众可感可及。下一步,我将继续锤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过硬本领,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奋力书写温暖厚实的“民心答卷”!
坪头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李致远
向阳光中吸收温暖,从泥土中汲取营养。基层乡镇不仅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自履职以来,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苦干实干。一是爱武兴武,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落实好民兵整组、兵役登记、征兵和拥军优属等工作,高标准完成基层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二是惠民暖心,多措并举。协助推进9个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落地,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兜底保障政策宣传落实。有序开展省外务工交通补贴、小额信贷和雨露计划等资金申报、发放工作,强化公益性岗位和“1+10”岗位人员管理,管好用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推动菖蒲、连翘等中草药林下试种,引导群众扩大中蜂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生态提质,村容蝶变。常态化开展“三堆”、黑臭水体和垃圾治理,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合理统筹基础设施和资金,强化日常运行管理。2024年完成280户农户改厕,新增绿化树木8000余棵,打造“花海花带”美化140余亩,辖区内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今后我将始终坚持身“住”心“驻”,真正让自己沉下心、俯下身,把自己当成群众家中人、身边人和村里人,常办暖心事、贴心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干部使命担当,持续为坪头镇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