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黄凯
奋进点亮青春,实干诠释担当。今年以来,自己扎实细致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结合东关街道实际和分管业务进行了深入思考,谋划和推进了具体工作。一是打好环境整治主动仗。坚持“因村施策、梯次推进、全域整治”理念,通过组建专职队伍、保证资金投入、强化日常监管、长效常态落实的“组合拳”,显著提升辖区人居环境水平。统筹各类资金,组织实施了涉及水、渠、路等42个基础设施类民生项目。二是聚焦产业振兴强带动。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鲜尔美育苗基地、太公庙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鹏农业等龙头企业,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蔬果产销全产业链条。三是强化项目建设“硬支撑”。先后争取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6个,提升改造了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了蔬菜产业,培强做优了集体经济,美化提升了人居环境。下一步,我将立足岗位,精准谋划,努力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实落地,为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样板贡献新的力量!
贾村镇副镇长 李芬
乡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作为年轻干部,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始终将初心厚植农村这片沃土,脚踏实地、扑下身子,把时代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担任贾村镇副镇长以来,我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立足贾村镇农业大镇实际,锚定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目标,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主导完成《贾村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2035)》,为全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积极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托管流转土地3.5万亩,创新建设秋粮种植试验田和省级大豆高产高效示范田,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9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居3.5万吨以上。积极指导6个村联建全市首家镇级综合农事中心,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和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新样板。在《宝鸡日报》发出《贾村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种粮倡议书》,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64户,积极推广桥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验,14个村通过流转土地集体经济大幅增收。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躬身实践、拼搏奋斗,将奉献融入时代洪流,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奋力跑好新征程上历史的接力棒。
区司法局拓石司法所所长 李楠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我已在乡镇工作十年,我深刻理解了毛泽东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基层经历让我收获了成长,更让我体会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光荣。与群众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推动日常工作。担任区司法局拓石司法所所长以来,我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岗位履职能力,今年以来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工作规定,开展社会调查评估3件,解除矫正4人,入矫2人,现有在册矫正对象4人,全年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行为发生;积极对接安置帮教对象,为5人推荐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召开人民调解例会4次,以会代训的形式讲解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落实专兼职调解员74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16次,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了解群众的法治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理念,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区司法局香泉司法所所长 于琦宏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担任区司法局香泉司法所所长期间,我始终秉承司法工作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理念,有效维护镇域内安全稳定。妥善处理涉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产权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35起,回访结果达到“事心双解”。对辖区20余名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人员,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定期研判矫情分析,做实做细家庭回访、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建立信访联席会议机制,12345反馈诉求、信访系统、单位走访等多种信访途径并重,梳理典型信访问题6件21人次。按照信访事项办理“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化解历年信访积案1件,罢诉息访3件,引导司法起诉1件,正在处理1件,其余各类诉求均得到妥善解决。深入各村开展普法宣传20余场次,解答各类政策咨询150余人次。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立足职责定位,把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发现在苗头、解决在层级网格内,助力推进法治乡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