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探索实施年轻干部“丰羽计划”,通过上挂下派、导师帮带、合力小组等方式,以实干实绩促进年轻干部茁壮成长。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政策落实等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事项,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陈仓区200余名干部列入年轻干部后备库,4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实现了年轻干部成长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双向奔赴”。
挂职锻炼 服务基层
10月11日,家住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王家咀村的刘冬娥招呼她养在屋后小山坡上的“跑山鸡”过来“加餐”。
之前,刘冬娥主要靠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补贴家用,其他收入较少。2023年,陈仓区工信局年轻干部张哲前往王家咀村挂职锻炼,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张哲来了以后,村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驻村过程中,张哲敏锐地发现毗邻九龙山景区的王家咀村蕴藏着商机——许多游客在去九龙山景区旅游的间隙,会到村上打听有没有土鸡蛋售卖。
“后来,我们前往袁家村学习农特产品产业发展模式。结合王家咀村养殖土鸡的实际情况,我产生了在王家咀村发展特色土鸡蛋产业的想法。”张哲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哲拿出服务群众经费,为村民购买了一批鸡苗,刘冬娥就是受益群众之一。
“这里的村民习惯于使用简易鸡笼养鸡。这样的养殖方法,鸡苗成活率不高,还容易生病。依托村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建议他们散养鸡,让鸡喝着山泉水、吃着山间昆虫茁壮成长。如今,这里的土鸡蛋名气越来越大。”张哲说。
在此基础上,张哲设计并推出具有王家咀村特色的土鸡蛋包装礼盒,对村民的土鸡蛋进行统购,装盒后以“王家咀·土鸡蛋”品牌进行出售,为群众解决了销售难题。
“自从小张来了后,我们的土鸡蛋一点也不愁卖。”刘冬娥说。
如今,“土鸡蛋”成为群众口袋里的“金蛋蛋”,张哲也得到了群众认可,自身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导师帮带 快速成长
今年初,赤沙镇党委书记李东让自己的帮带对象魏敏芝包抓花椒产业,并让她去强村东一村锻炼。财会专业出身的魏敏芝干财务是一把好手,但是抓产业发展却是个“外行”。
“你要学会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只有掌握了村情民意,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包村第一天,李东耐心地给魏敏芝传授他多年的基层经验。
通过扎实的入户走访,魏敏芝对东一村村情民意有了全面了解。村里干部、群众也逐渐熟悉了这个干练飒爽的女干部。
“敏芝学历高、眼界宽,给村上提出花椒种植‘稳产升级’目标,让我们一下子就打开了思路,也知道往哪里使劲了。”东一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丽丽说。
目标定下了,项目资金从哪里来?
魏敏芝积极向“师傅”请教,向镇党委提出申请,争取让镇上将300万元陕西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资金向东一村倾斜,帮助村上发展花椒深加工产业。
随着魏敏芝前期主导建设的花椒交易中心“试水成功”,镇上放心地把花椒产业城、花椒文化城等项目“打包”给东一村。现在,该村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明星村”,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魏敏芝因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评价好,被破格提拔为赤沙镇组织委员。
今年以来,陈仓区扎实开展导师帮带工作,全区453名年轻干部在导师帮带中逐步成长。
通力合作 共促发展
“到香泉镇王家庄村投资设厂!”
经过4个多月的积极洽谈,去年2月,陕西德耀皇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安终于决定在王家庄村建设松花蛋加工厂。
这离不开香泉镇党委书记、陈仓区选调生合力小组组长杨天娇,以及合力小组成员“三顾茅庐”上门邀请的诚心实意。
今年以来,陈仓区将18名优秀选调生组成5个选调生合力小组,通过让他们“组团服务”实现年轻干部力量叠加,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让加工厂尽快落户香泉镇,合力小组成员协助村上将闲置的小学校园改造成松花蛋加工厂,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节约了建设成本。此外,松花蛋加工厂还与50多户村民签订鸭蛋收购协议,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村集体增收18万元。
群众的揪心事也是合力小组最关心的问题。
村民孙晓明今年4月因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花费2.7万余元,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合力小组成员程荣赛、陈刚在了解孙晓明的困境后,积极协调村上为他家申请了低保。
对于像孙晓明一样的群众,合力小组集思广益、探索推出“鸭子托养”模式,争取集体经济拿出25万元,联合松花蛋加工厂建立鸭子“代养工厂”,吸纳村民在工厂就近务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今年上半年,陈仓区的5个选调生合力小组累计争取项目6个,举办培训讲座7次,开展帮扶活动10场次。合力小组成员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将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年轻干部的改革攻坚能力和现代化建设能力,为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陈仓区委组织部部长刘博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