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仪镇英子菌业种植专业协会党支部学用转化实践基地位于孙家村,近年来,英子菌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巩固拓展市级“四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创建成果,依托“远程教育+”,持续发挥“教育、宣传、服务”作用,将基地打造为远程教育的延伸课堂、学用转化的教学课堂、产业培训的实践课堂,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学用转化质效。
一、聚焦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群众收益好
英子菌业学用转化实践基地占地100余亩,建成可供“理论+实践”一体教学的现代科技农业大棚40余个,室内理论培训场地2个。自基地建成以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村惠民政策学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学研项目,与博康集团、青岛佰康集团、谷泽天下、各县区残疾人协会、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十余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辐射带动慕仪、孙家、洞坡、齐西二4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分红20余万元,月均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年聘用周边群众5000余人次,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先后荣获“陕西省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宝鸡市星创天地”“宝鸡市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宝鸡市优秀科普示范基地”等省市级荣誉。
二、聚焦特色种植,带动产业发展势头好
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手段,以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为目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市农科院等6家科研单位合作,依托“远程教育+”,大力实施“科技兴菌”战略,引进菌类新品种6个,研发富硒食用菌新品种2个,引进珍稀食用菌新品种3个,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个,外观包装专利1个,年产灵芝、羊肚菌等各类食用菌180吨左右,产值360余万元。同时,发挥农民实用技术微课堂作用,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供应菌包、微信指导、现场操作等方法,带动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天成乡、永寿县店头镇、黄陵县等发展大棚生产基地8个,有力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三、聚焦实践培训,带动技术普及成效好
以园区基地为依托,构建“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教育培训新格局,融合远程教育平台,结合基地灵活学用优势,广泛开展网络培训、现场授课和大棚实训,近两年来共计接待组团到访150余场次,学习培训5000余人次。基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宝鸡市农科院、市园艺站等单位结成产学研联合体,邀请专家、致富能手组成产业发展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举办创业辅导、栽培技术等专题培训,为大学毕业生、家庭农场主及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设施食用菌的规划、制种、栽培、贮藏、检测、销售等专业技术实训,通过学用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实践,把远程教育的学用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全面提升远程教育服务效能。
下一步,英子菌业协会党支部将持续围绕“两个作用”发挥,创新开展“远程教育+基地实践”模式,切实增强远程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让远程教育更好服务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