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后备力量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硬支撑”,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软实力”。陈仓区聚焦“选才、育才、炼才”三举措,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德行好、干事好、守法好,有志向、有品德、有文化、有业绩、有能力、有口碑的”“三好六有”农村后备力量人才队伍。
聚焦“选才”,精细选拔,广纳贤才“汇源泉”。将高校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外创业、乡土人才等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精准物色“苗子”。将“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潜力突出”作为选拔要求,把“靠得住、懂经营、能致富、讲公道”的各类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培养范围。实行半年民主测评,对表现优秀、有工作实绩、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工作不积极、实绩不突出的及时调整退出,形成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增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生机活力。
聚焦“育才”,精心培养,精雕细琢“蹲壮苗”。镇街每年开展集中培训一次、集体谈话一次、岗位锻炼一次,每季度召开分享会一次、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一套、领办民生实事一项,将培养工作制度化。按照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要求,组织后备力量前往区内省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实地参观,学习先进村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现场观摩开阔思路、查找差距,不断推进学习成果转化。
聚焦“炼才”,搭台使用,实践锻炼“砺精兵”。充分发挥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传帮带”作用,采取“一对一”结对帮带,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管理能力提升等农村工作,设计帮带“课题”,有重点地“点对点”传经验、授技能、强作风,帮助村级后备力量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素质。常态化组织后备力量到田间地头、到项目现场、到服务窗口跟班学习,通过参与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摔打磨炼。对在参与村级事务、服务基层群众中,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进行通报表扬,并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推荐选用,切实激发后备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